上月,重慶某通航公司在進行航拍作業時不幸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此次事件再次讓通用航空的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和爭議,有消息稱此次事件又是低空電線電纜所致,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此前幾起直升機安全事故,雖然官方文件還未明確證實墜毀原因,但種種跡象表明低空電線電纜已經成為直升機低空飛行安全的頭號安全隱患。
眾所周知,航拍是一個高風險的通航作業,在低空小速度飛行情況下,既要防止和障礙物相撞和避免進入渦環狀態,又要綜合考慮到低能見度對航拍質量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機組的精心準備,最主要的是機長作為航拍機組的核心人物,在駕駛艙資源管理以及空中攝影師與機組溝通非常重要。作為團隊的領頭人物,什么最重要一定要牢記在心里。尤其是在嚴格執行檢查單制度,明確表達控制權的轉讓,明確出現特殊情況后的分工協同等三個方面顯的尤為重要,通航企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去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對用戶一些威脅安全的要求一定要敢于拒絕。
當前,我國城鎮、農村的電線電纜密集分布,其高度低且在空中不易辨識,加上直升機飛行高度不高,稍不注意,直升機就容易和低空電線電纜撞在一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低空線纜仍是直升機超低空飛行的頭號殺手,飛行機組應對此高度關注。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隨著通航的快速發展,由于超高壓電纜導致的低空飛行安全事故將越來越多,而參照歐美通航發達國家,他們則主要采用一種叫做航空障礙球的物品作為標識超高壓輸電纜線的警示,
此前,我在中國民航報《直升機低空飛行:高壓線為何屢成安全殺手?》一文中曾詳細闡述過高壓線纜對直升機飛行安全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近兩年來,無論是從民航局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還是從新聞媒體的曝光率來看,通航企業的數量都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是我國在直升機安全管理建設這塊卻遠遠滯后于歐美同期的發展水平。今年初到現在的幾起由電線電纜所致的飛行安全事故都在另一面說明了,我國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并不完善,這里所談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僅僅是業內人士經常提及的通用機場或者航油供應配套等方面,此次事件所涉及的是更為細微的方面,那就是在低空凈空保護和低空障礙物標識等方面還需要更為廣泛和深入的討論,加上傳統意義上我們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大型公共運輸機場凈空區內的障礙物限制研究,卻長期忽略了未來將嚴重影響通航飛行安全的重要地區——機場凈空區外的障礙物,雖然我國民航局對航空障礙物有相關的規定,但是由于當前我國民航局對機場凈空區外的障礙物管理并未有強制性的指令要求,加上由于沒有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和執行體系,導致執行主體不明確,這是當前最重要也是最主要導致今天通航飛行因為高壓電線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
低空管理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問題,其改革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綜合種種事故的原因,說到底導致當前直升機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就是我們還未真正厘清低空管理改革領域內各子系統的關聯性問題和由此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要知道,安全是通用航空的發展根基,沒有了安全的保障,通用航空的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無法讓我國整個通航產業走的更加長遠、順暢,即便能取得階段性的發展成果,也是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取得的。因此,我們必須嚴肅的認識和厘清低空管理改革領域內的各子系統的關聯性問題,積極探討協商解決機制,只有這樣“暢飛中國”才能成為可能。